• 
    
  • 國色天香話牡丹

    2023年05月12日 12:16:19 作者:周蓉 來源:光明日報 5月12日 13版 審核:

       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。若非群玉山頭見,會向瑤臺月下逢。”李白的《清平調》擬化楊貴妃之國色,寫盡牡丹之天香,花面相交映,一如《簪花仕女圖》,花容月貌、傾國傾城正在春風沉醉處。說不盡的歷史故事為儀態(tài)萬方的牡丹增加了雍容華貴的厚重,而它又更是文藝繆斯之花,湯顯祖之《牡丹亭》、故宮藏宋畫《牡丹》等無不借重此花而成千古名篇或傳世名畫,文藝為牡丹增添了神韻,由此可堪“眾芳惟牡丹”。

    姚黃魏紫

         牡丹在中國有悠久的栽種歷史,而且品種繁多,其中許多是名貴之品。牡丹原為野生植物,在我國分布很廣,北宋歐陽修的《洛陽牡丹記》成于宋景祐元年(1034),是關于牡丹的早期重要文獻,其中有“牡丹出丹州、延州,東出青州,南亦出越州”的記載。牡丹早期盛行于北方,長安、洛陽都曾是栽培的中心;明代安徽亳州牡丹興起,1617年薛鳳翔《亳州牡丹史》記錄了150余個品種的牡丹;同時山東曹州(今山東菏澤)也開始盛產(chǎn)牡丹,清代乾隆年間最為興盛,余鵬年《曹州牡丹譜》記載“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,動以頃計”,清末當?shù)啬档ひ堰_240余種。牡丹在南方種植較晚,南朝詩人謝靈運說“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”,永嘉是今日之溫州?!对街谢ㄆ贰吩?jīng)提及“越之所好,尚惟牡丹,絕麗者三十二種”。周師厚《洛陽花木記》曾記載“越山紅樓子,千葉粉紅花,本出會稽”,會稽是今天的紹興。到1942年,上海黃園主人黃岳淵《花經(jīng)》中有“現(xiàn)今牡丹品種很多,即予真如園中已有四百余種,且年年猶在增加”??梢娔戏椒N植牡丹、觀賞牡丹也逐漸蔚然成風。

         牡丹于公元8世紀傳入日本,17世紀傳入歐洲,19世紀傳入美國,從而衍化出各國的新品種,受到當?shù)孛癖姷南矏?,牡丹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使者。

         明代王世懋《花疏》云:“牡丹本出中州,江陰人能以芍藥根接之,今遂繁滋,百種幻出?!薄堵尻柲档び洝分杏嘘P于牡丹品類名稱的記錄:

         余居府中時,嘗謁錢思公于雙桂樓下,見一小屏立坐后,細書字滿其上,思公指之曰:“欲作花品,此是牡丹名,凡九十余種?!?/span>

         這里的錢思公指的是對歐陽修有知遇之恩的北宋大臣錢惟演。錢惟演曾任西京留守,浙江文人出身的他入鄉(xiāng)隨俗,十分喜愛牡丹,在任期間曾修建臨阛驛,建雙桂樓,園中多植牡丹,從歐陽修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錢惟演不僅觀賞牡丹,而且留心記錄。但是當時歐陽修無暇細讀錢惟演所記,后來在《洛陽牡丹記》中歐陽修重新整理了當時流傳較廣的一些牡丹品種:姚黃、魏花、細葉壽安、鞓紅(亦曰青州紅)、牛家黃、潛溪緋、左花、獻來紅、葉底紫、鶴翎紅、添色紅、倒暈檀心、朱砂紅、九蕊真珠、延州紅、多葉紫、粗葉壽安、丹州紅、蓮花萼、一百五、鹿胎花、甘草黃、一擫紅、玉板白。

         從上文的記錄可以看到在《洛陽牡丹記》成文之時,“魏紫”這一名稱還沒有被普遍采用,而用的是“魏花”,姚黃與魏紫名列各品種之首。

         姚黃與魏紫都是以種植者的姓氏加以冠名的,宋代在牡丹的培育方面已經(jīng)積累了很多經(jīng)驗,對于如何分枝繁衍,如何培育新品,各家皆有秘籍。

         周師厚《洛陽花木記》中對姚黃十分推崇:

         姚黃,千葉黃花也。色極鮮潔,精彩射人,有深紫檀心,近瓶青旋心一匝,與瓶并色,開頭可八九寸許。其黃花本出北邙山下白司馬坡姚氏家,今洛中名園中傳接雖多,唯水北歲有開者,大率間歲乃成千葉,余年皆單葉或多葉耳。水南率數(shù)歲一開千葉,然不及水北之盛也。蓋本出山中,宜高,近市多糞壤,非其性也。其開最晚,在眾花凋零之后,芍藥未開之前。其色甚美,而高潔之性,敷榮之時,特異于眾花,故洛人賞之,號為花王。城中每歲不過開三數(shù)朵,都人士女必傾城往觀,鄉(xiāng)人扶老攜幼,不遠千里,其為時所貴重如此。

         歐陽修在《洛陽牡丹記》中記錄魏花:

         魏花者,千葉肉紅花,出于魏相家。姓樵者于壽安山中見之,斫以賣魏氏。魏氏池館甚大,傳者云此花初出時,人有欲閱者,人稅十數(shù)錢,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,魏氏日收十數(shù)緡。其后破亡,鬻其園。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,寺僧耕之,以植桑麥。花傳民家甚多,人有數(shù)其葉者,云至七百葉。錢思公曰:“人謂牡丹花王,今姚黃真可為王,而魏花乃后也?!?/span>

         魏相即魏仁溥,看花的人需要交十數(shù)錢,登舟渡池才能至花園觀賞,這也是比較早的關于付費賞牡丹的記錄了。

         今天在故宮和景山公園中的牡丹依然有姚黃與魏紫這兩個名貴品種。紫禁城栽植牡丹歷史悠久,御花園、慈寧宮花園留存有牡丹花臺,有些牡丹近一人高,為花中精品,其中以姚黃為最,風姿綽約、嚴雅端莊,是多年培育之精品,為他處所罕見。

         紫禁城賞牡丹與他處不同,其在于飛檐琉璃與花葉相攜,雕欄玉砌與花顏相映,宮苑朱壁與花枝相襯,園雖不廣,然而寸寸精心,規(guī)矩嚴謹卻細處動人。在紫禁城賞花總讓人有時光交錯的幻覺,宮禁森嚴處笑靨如花,歷史沉沉處新枝帶露,真不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。

         康熙六十一年(1722),十二歲的弘歷在父親的安排下第一次見到祖父康熙帝,三代帝王共賞牡丹成為歷史上的佳話。乾隆皇帝也曾在建福宮花園延春閣賞牡丹,并作《延春閣牡丹》,留下“雨中牡丹對,春過恰延春”之句。

         清代蔣廷錫、鄒一桂等畫家也都曾經(jīng)留下關于牡丹的作品,蔣廷錫的《牡丹冊頁》中描繪的折枝牡丹皆以紫禁城花園中所植牡丹為范本,而鄒一桂的《墨妙珠林 紫袍金印》記錄了宮廷牡丹的名品。

         景山公園的牡丹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,截至2014年底已經(jīng)有牡丹品種515個,是京城觀牡丹的名所,景山牡丹婆娑多姿、交相輝映,花田布置精心,蔚為大觀,不僅有姚黃、魏紫,而且還有嬌麗鮮艷的趙粉、相依相伴的二喬、清新雅致的綠幕隱玉、粉雕玉砌的賽雪塔等,嬌艷的牡丹襯之以莊嚴的二將軍柏、萬春亭等,讓游人可以周賞群芳,觀妙萬春。

    宮苑富貴

         人言牡丹“出身寒微”,的確,牡丹不開花時枝皺而色澤暗淡,毫不起眼。關于牡丹的記載目前可考的材料可以追溯到東漢早期《武威漢代醫(yī)簡》,牡丹是以治療血瘀的作用而入藥的,在花中品第不高。歐陽修在《洛陽牡丹記》中說牡丹最初“與荊棘無異,土人皆取以為薪”。李端也有“初命雖薄劣,幸得陪君子”的詩句。然而一旦花開,脫胎換骨,繁花著錦,天上人間,人們驚艷于牡丹的華美,更驚訝于它的蝶變。

         自唐以后牡丹才從山林曠野移入皇家園囿。武則天對牡丹尤為鐘愛,“自唐則天以后,洛陽牡丹始盛”。在傳周昉的《簪花仕女圖》中,我們可以看到仕女簪牡丹狀花卉,且畫中一侍女手持之扇上的圖案確是盛開的牡丹,可見唐朝欣賞牡丹風尚之盛。

         李肇《唐國史補》記載:“京城貴游,尚牡丹三十余年矣。每春暮,車馬若狂,以不耽玩為恥。執(zhí)金吾鋪官圍外寺觀,種以求利,一本有直數(shù)萬者。”唐太宗時期,中書舍人李正封寫了“國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”,從而有“國色天香”之句。

         故宮所藏的《牡丹》紈扇頁為宋代作品,佚名無款,鈐印“黔寧王子子孫孫永保之”,說明這件作品曾經(jīng)被明代開國功臣沐英所藏。這件作品妙處在于它記錄了一枝三頭并蒂的魏紫牡丹,一牡丹花朵向上,而另外兩朵各向左右。并蒂花已是少見,三朵攢聚,更為罕有,花團錦簇如同云錦堆繡。整件作品端莊高貴,且以泥金加以裝飾,在絲絨質地的紫色之上顯出浮光耀金的效果。以金為底可以體現(xiàn)這件作品是為宮廷所作,王公貴族對于深色的牡丹情有獨鐘,白居易曾有詩文為證:“君看入時者,紫艷與紅英。”

         三頭牡丹之罕見讓它成為祥瑞的征兆,不僅畫家為之寫生,賦詩者亦不乏其人,北宋強至有《題姚氏三頭牡丹》云:

           姚黃容易洛陽觀,

           吾土姚花洗眼看。

            一抹胭脂勻作艷,

           千窠蜀錦合成團。

            春風應笑香心亂,

            曉日那傷片影單。

            好為太平圖絕瑞,

            卻愁難下彩豪端。

            宋徽宗有瘦金體書《牡丹》詩:

            異品殊葩共翠柯,

            嫩紅拂拂醉金荷。

            春羅幾疊敷丹陛,

            云縷重縈浴絳河。

            玉鑒和鳴鸞對舞,

            寶枝連理錦成窠。

            東君造化勝前歲,

            吟繞清香故琢磨。

         這里宋徽宗所賞之花應該為牡丹“二喬”,二喬是一枝之上有兩種顏色的牡丹,有的是粉色、紫色參差,有的是白色、粉色相對,宋徽宗所欣賞的是兩種不同顏色的牡丹。從宋代冊頁《牡丹》和宋徽宗的《牡丹》詩,宋代宮廷雅麗精致的審美可見一斑。

          二喬牡丹在唐代皇宮之中已經(jīng)培育出來,皇室尤為鐘愛,柳宗元《龍城錄》載:“高皇帝御群臣,賦《宴賞雙頭牡丹》詩,唯上官昭容一聯(lián)為絕麗,所謂‘勢如連璧友,心似臭蘭人’者。”

         宋末元初錢選有《牡丹》卷令人稱奇,白色牡丹如云雪堆砌,粉色牡丹轉面向側,似有嬌羞之態(tài)。雙色于一株?!叭f卉何能繼后塵,蜂喧蝶駐亦鐘情。莫嫌開處春還暮,長向西都見太平?!卞X選的題詩道出牡丹為暮春之花。這件作品曾為內府收藏,乾隆題詩“白如飛燕瘦,紅是太真肥。相并春風里,忘年國色頎。已是絕倫類,還應恨自家。被人稱富貴,緣未洗鉊華?!泵鞔懼斡小恫⒌倌档ぁ烦缮?,粉白二花絢芳聯(lián)袂,加上泥金底色更加高貴典雅。

    雅吟對唱

         欣賞牡丹是北方文人難得的雅事,牡丹是北方的花朵,南方雖有,然而不若北方之繁盛,因此有“歸到江南無此花”和“北方芳魂”的說法。

         牡丹總是讓人聯(lián)想到白居易與元稹的友誼,貞元十九年(803)白居易與元稹同登科第,“俱授秘書省校書郎”。少年春衫薄,看花馬蹄急,長安處處留下他們同游的身影。西明寺是他們曾經(jīng)一起觀賞牡丹的地方,元稹的       《西明寺牡丹》記錄了那段美好的時光:

           花向琉璃地上生,

           光風炫轉紫云英。

           自從天女盤中見,

           直至今朝眼更明。

           元稹婚后居洛陽,白居易再游西明寺,寫下《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》:

           前年題名處,今日看花來。

           一作蕓香吏,三見牡丹開。

           豈獨花堪惜,方知老暗催。

           何況尋花伴,東都去未回。

           詎知紅芳側,春盡思悠哉。

         然而很快,初入仕途的二人就嘗到官場的炎涼,元稹于元和四年(809)任監(jiān)察御史,劾奏東川節(jié)度使嚴礪,得罪權貴,被朝廷調往他處。更為不曾意料的是,秉性剛直的元稹在外地供職不久又于元和五年被罰俸召還,回京途中在華陰敷水驛因為“爭廳”事件而受辱,再貶江陵。白居易在《重題西明寺牡丹(時元九在江陵)》中長嘆:

            往年君向東都去,

            曾嘆花時君未回。

            今年況作江陵別,

            惆悵花前又獨來。

            只愁離別長如此,

            不道明年花不開。

         曾經(jīng)共賞牡丹的日子已經(jīng)一去不復返,“惆悵花前又獨來”的白居易思念友人,更為自己和他的前途擔憂,同年春白居易拜訪元稹在長安的舊宅,看到亭前牡丹,落筆《微之宅殘牡丹》:

             殘紅零落無人賞,

             雨打風摧花不全。

             諸處見時猶悵望,

             況當元九小亭前。

             秋天牡丹已經(jīng)只剩枝干于寒風之中,白居易再題《秋題牡丹叢》:

             晚叢白露夕,衰葉涼風朝。

             紅艷久已歇,碧芳今亦銷。

             幽人坐相對,心事共蕭條。

             元稹以《和樂天秋題牡丹叢》和白居易:

             敝宅艷山卉,別來長嘆息。

             吟君晚叢詠,似見摧頹色。

             欲識別后容,勤過晚叢側。

         牡丹憔悴,人顏摧頹,寫下“曾經(jīng)滄海難為水”的才子元稹卻如此命運坎坷,怎能不令人唏噓?元、白之情誼,牡丹可以為證。

         賞牡丹的風尚在宋代極為盛行,歐陽修《洛陽牡丹記》中記載:

         花開時,士庶競為游遨。往往于古寺廢宅有池臺處為市井,并張幄帟,笙歌之聲相聞。最盛于月陂堤、張家園、棠棣坊、長壽寺東街與郭令宅,至花落乃罷。

         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作品名為《宋人十八學士圖》,但圖中的家具是明代形制,因此這件作品實則年代較晚。畫中描繪了文人們在有牡丹的園林中列爐焚香、聽琴會友。園林中高大的太湖石旁栽種了各式各樣的牡丹,紫色、黃色、白色、粉色皆在列,襯托出雅集的歡欣愉悅。

         皇家富貴往往喜愛深色牡丹,但是牡丹也有天真爛漫、一任自然的特點。文人看到牡丹的這一品質,尤其是在白牡丹中感受到牡丹本性的優(yōu)雅和清麗。白居易有云:“白花冷澹無人愛,亦占芳名道牡丹。應似東宮白贊善,被人還喚作朝官。”盧綸(一說裴潾)在《裴給事宅白牡丹》中亦有“長安豪貴惜春殘,爭玩街西紫牡丹。別有玉盤承露冷,無人起就月中看?!?/span>

         如果說宮廷繪畫之中多為設色雅艷的工筆牡丹作品,那么文人雅士則喜愛以墨筆寫牡丹之脫俗。

         明朝才子唐寅在尺幅扇頁《墨牡丹》中描繪其風搖光影、盡態(tài)極妍,其中以極細的墨色空隙勾勒牡丹花瓣的輪廓可見運筆瀟灑沉著,花瓣層層推高,更有點點玄色以飾花蕊,墨色參差濃淡以描繪牡丹花瓣內旋之姿態(tài),隨風翻轉之葉增加了花枝的風儀,給人一種端莊內斂又云卷云舒的美感。扇面雖靜,亦如香風徐徐。整個扇面灑金,墨色與金色呼應,靜影沉璧。整件作品不僅有滿滿的書卷氣,而且富貴典雅,神韻高致。這幅作品原為吳湖帆舊藏,現(xiàn)為蘇州博物館藏品。

    花開時節(jié)

         民國時期,北平文人保留欣賞牡丹的習俗。北平文人常去崇效寺觀賞牡丹,朱自清曾經(jīng)赴崇效寺尋訪那著名的綠牡丹,陳師曾也曾攜親朋好友去崇效寺看花。

         另外,中山公園也有悠久的牡丹種植歷史。中山公園1914年即向公眾開放,它是北京第一座經(jīng)過精心規(guī)劃、由皇家壇廟改建成的大眾公園,因此許多民國時期的文人也會到中山公園欣賞牡丹,其風氣之盛一時被稱為“稷園花事”。

        《城南舊事》作者林海音晚年對于幼時在北平欣賞牡丹的經(jīng)歷還記憶猶新,她在《苦念北平》中寫道:

         春天看芍藥牡丹,是富貴花。中山公園的花事,先是芍藥,一池一畦地開,跟著就是牡丹。燈下看牡丹,像燈下觀美人一樣,可以細細地品賞,或者花前癡望。一株牡丹一個樣兒,一個名兒,什么“粉面金剛”“二喬”“金盆落月”。牡丹都是土栽,不是盆栽,是露天的,春天無雨不怕,就是怕春風。有時一夜狂風肆虐,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樣子。幾陣狂風就掃盡了春意,尋春莫遲,春在北平是這樣的短促呀!

         今天北京欣賞牡丹的地方很多,不僅中山公園牡丹依舊盛開,而且可赴故宮、景山、北海、頤和園等園林欣賞多年長成的牡丹,更有許多公園也遍植牡丹,以祝春日雅興。

         牡丹唱盡女子關切,芳菲欲度、鏡中春暮,牡丹雖為富貴所寵,為風雅所屬,但是也為尋常女子傳情達意,這是它花語的本意,晚唐詞人溫庭筠代為言之:

         蕊黃無限當山額,宿妝隱笑紗窗隔。相見牡丹時,暫來還別離。翠釵金作股,釵上蝶雙舞。心事竟誰知,月明花滿枝。

        (《菩薩蠻》其三)

         牡丹花謝鶯聲歇,綠楊滿院中庭月。相憶夢難成,背窗燈半明。翠鈿金壓臉,寂寞香閨掩。人遠淚闌干,燕飛春又殘。

        (《菩薩蠻》其八)

         歐陽修在《洛陽牡丹記》中有云:

         余在洛陽,四見春。天圣九年三月,始至洛,其至也晚,見其晚者。明年,會與友人梅圣俞游嵩山少室、緱氏嶺、石唐山紫云洞,既還,不及見。又明年,有悼亡之戚,不暇見。又明年,以留守推官歲滿解去,只見其早者。是未嘗見其極盛時,然目之所矚,已不勝其麗焉。

        賞花亦需緣分,雖然曾經(jīng)在洛陽四年,歐陽修依然遺憾未能盡賞牡丹。欣賞牡丹主要在谷雨節(jié)氣,牡丹花期僅僅二十余日,清晨牡丹嬌艷欲滴,傍晚則慵懶欲睡,千嬌百媚、名動京城。蘇軾說月夜竹柏常有,而欣賞的閑人不常有,如今盛世牡丹也可以說常有,但是步履匆匆的都市人可有閑暇靜靜品味呢?即便有時間,可有賞花之心情呢?歐陽修說如果真正欣賞過牡丹,哪怕春歸難覓也不覺遺憾了:

          尊前擬把歸期說,

          未語春容先慘咽。

          人生自是有情癡,

          此恨不關風與月。

          離歌且莫翻新闋,

          一曲能教腸寸結。

          直須看盡洛城花,

          始共春風容易別。

        “開到荼蘼花事了”,其實牡丹也是暮春之花,看完牡丹,春季花事已盡。從景山最高處的萬春亭眺望紫禁城是京城盛景之一,紫禁城落日更不可錯過,暮色籠罩之下的紫禁城另有一番威儀,氣勢磅礴、肅寂莊嚴,落日余暉之中一排排高脊飛檐如海上騰起的細浪,漸行漸遠,游客們還簇擁在景山頂上流連忘返。我們逐級而下,來到觀妙亭時忽見遠離花圃的路邊有一白色牡丹在燈火闌珊之中,冰清玉潔、如睡如夢,真月華琉璃、人間謫仙。

    (作者:周蓉,系北京畫院副研究員)

    分享到:
   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,日韩人妻在线的视频,免费无码aⅴ中文字幕,精品日韩韩欧美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观着
  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