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世界讀書日專題】讀書的四種境界——《讀論語孟子法》解讀
2023年04月21日 08:54:39 作者:謝青松 來源:光明網-《光明日報》2023-04-21 05:25 審核:
在《論語集注》的開篇,朱熹輯錄了程頤關于讀《論語》和《孟子》方法的相關論述,作為《論語序說》和《讀論語孟子法》。在這些文字中,程子談到了讀《論語》的四種境界,亦可視為讀經典的四種境界。
第一種境界:“讀了全然無事者”。讀了《論語》之后無動于衷,也一無所獲,如同入寶山而空手歸。盡管這部經典曾經打動并影響過無數的讀書人,但對于他來說毫無觸動,如同根本沒有讀過。程子感慨道:“今人不會讀書。如讀論語,未讀時是此等人,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,便是不曾讀?!痹谒磥恚x不懂經典的首要原因在于不曉文義。程子強調,“凡看文字,須先曉其文義,然后可以求其意。未有不曉文義而見意者也?!弊x經典首先要搞清楚文字表面的含義,進而才能夠探求其背后的精微義理。倘若讀不懂經典的字面意思,也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古圣先賢的用心。程子回憶說: “頤自十七八讀論語,當時已曉文義。讀之愈久,但覺意味深長?!彼麖氖甙藲q開始讀《論語》,當時就已經通曉文字的含義,讀的時間越長,讀的遍數越多,就越感覺到義理深刻,回味無窮。在他看來,讀不懂經典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心思紛亂。程頤說:“學者患心慮紛亂,不能寧靜,此則天下公病?!保ā抖踢z書》卷十五)。根據他的觀察,思緒紛雜,心不寧靜,乃是讀書人的通病。程子反復強調:“只是心靜。靜而后能照?!保ā抖踢z書》卷十八)水靜下來才能映照世界萬物,心靜下來才能開啟智慧之門,這意味著,只有當你的心足夠寧靜時,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圣人之言。
第二種境界:“讀了后,其中得一兩句喜者”。讀了《論語》之后,其中有一兩句話對自己有所觸動,于是會心一笑,甚至竊喜不已。相對于那些“全然無事者”,能夠體會到經典當中若干佳句而心生歡喜,顯然已經有所觸動、有所收獲。盡管如此,那仍然是頭腦層面對經典支離破碎的理解,真正的理解并沒有發(fā)生。有弟子曾提問:“且將論、孟緊要處看,如何?”程子答曰:“固是好,但終是不浹洽耳。”選讀固然比不讀強,但終究不夠圓融貫通。對于《論語》這樣的古代經典,究竟哪些是真正的要點,哪些是真正的精華,普通人恐怕沒有辨別的能力。因此,通過選讀,很難通曉整部經典的深邃義理,也難以體會古圣先賢的“作經之意”。程頤主張通讀經典、窺其全貌,尤其是要平心易氣、闕其疑處。他特別強調,讀《論語》要“句句而求之,晝誦而味之,中夜而思之,平其心,易其氣,闕其疑,則圣人之意可見矣?!睂τ凇墩撜Z》這樣的經典,要逐字逐句地去研讀,探求其中的微言大義,最好是朗讀甚至背誦出來,不斷咀嚼品味,反復加以諦思。讀書時保持平心靜氣、心態(tài)平和,遇到不懂之處,不妨暫且擱置,不必妄加評論。事實上,閱讀經典、研究經典,不僅需要有“韋編屢絕鐵硯穿,口誦手鈔那計年”那樣的苦讀精神,還需要有“閑坐小窗讀周易,不知春去幾多時”那樣的淡定從容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生閱歷的增加,經典當中的精妙義理就有可能慢慢呈現出來。
第三種境界:“讀了后,知好之者”。隨著對經典文本的不斷熟悉,以及自己生命體驗的不斷累積,對于經典的妙處將會有更多的理解、更深的體會。一旦有了真實的觸動,有了實際的受益,那么,就會慢慢喜歡上這部經典,逐漸信任這部經典,甚至熱愛這部經典,這就叫作“好之者”??鬃釉鴮⒆x書人劃分為三種類型:“知之者”“好之者”“樂之者”。在他看來,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?!保ā墩撜Z·雍也》)程子所說的“讀了后知好之者”,就相當于孔子所說的“好之者”。程子說:“論孟只剩讀著,便自意足。學者須是玩味。若以語言解著,意便不足。”一讀到《論語》和《孟子》,就感到十分親切、心生喜悅,甚至心領神會、心意相通。因此,對于這些經典,一定要熟讀精思、用心體會。程子強調:“凡看語、孟,且須熟讀玩味。須將圣人言語切己,不可只作一場話說。人只看得此二書切己,終身盡多也?!睂W習古代經典,要熟讀玩味、切己體察,并且躬行實踐,如此才能終身受益。倘若只是把它當作文字來看,那么就體會不到經典的妙處。
第四種境界:“讀了后,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”。讀了《論語》等經典之后,切實體悟到了書中所蘊含的深邃智慧,真正體察到古代智者的良苦用心,讀下來感覺妙不可言,于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,這是讀經典的第四種境界。事實上,讀到某部經典時欣喜若狂或者涕淚悲泣,那是一個人讀書生涯當中極為寶貴的時刻,是精神之旅中非常美妙的體驗?!笆种柚阒钢币馕吨?,此時此刻,有一種真正的領悟發(fā)生了。一個人讀書一旦到了這種境界,那么,他的精神氣質將發(fā)生巨大變化。張載曾說:“為學大益,在自求變化氣質。”(《經學理窟·義理》)學習古圣先賢流傳下來的經典,能夠提升一個人內在的精神氣質。程子強調:“學者須將論語中諸弟子問處便作自己問,圣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,自然有得。雖孔、孟復生,不過以此教人。若能于語、孟中深求玩味,將來涵養(yǎng)成甚生氣質!”閱讀古代經典,最好能夠安住當下、沉浸其中,仿佛親臨其境,孔孟之教誨,如同對我所說。如此讀書,自然有得,假以時日,就可以涵養(yǎng)成生機活潑的氣質。我們學習古代經典,不是要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沉悶,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越來越枯萎,而是要借助古代智者的教誨來滋養(yǎng)自己的生命,讓這棵生命之樹更加生意盎然。所以,閱讀經典,不僅是要理解經典的文字含義,更為重要的是,透過自己的生命體驗,將經典中的智慧活出來。
事實上,要真正理解古圣先賢流傳下來的經典,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。這意味著,不僅要從文字上來閱讀這些經典、研究這些經典,更為重要的是,將經典中的智慧落實于自己的人生當中。在儒家看來,人人皆可為堯舜。因此,讀書就是為了“求其放心”,希圣希賢。從根本上來說,讀經典就是讀自己,借助古代經典,開啟自己的內在智慧,透過圣賢教誨,發(fā)現自己的真實本性。這是程子論述讀書方法的用意所在,也是我們學習古代經典的最終目的。
作者:謝青松(云南大學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)
《光明日報》( 2023年04月21日 16版)
[ 責編:李伯璽 ]